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个人官网 > 艺术动态

刘贞麟:根植传统,弘扬光大

时间:2014-01-15 00:13:42  来源:中国名家书画搜藏网  作者:琴语;浏览:55

        多次从书画界的朋友口中听到过对刘贞麟的赞誉。听多了,就上网搜索刘贞麟的资料:1973年出生于山东省巨野县……如此年轻,作为书画家能有多深的造诣呢?有点疑惑。但架不住朋友再三相邀,便找了个时间,前往位于高碑店的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基地拜访传统花鸟班教学主持刘贞麟。
  从车水马龙中到达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基地,似乎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寂静中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由朋友引见,来到刘贞麟的工作室。一进门就被墙上挂着的花鸟、山水画卷吸引住了眼球。满室清新的茶香,若有若无的佛乐,似乎有着极强的穿透力,一下子抚平了因匆匆行走带来的浮燥。
  主人把我让到茶海前喝茶,我却在一幅幅花鸟、山水画间留连。刘贞麟的作品画风简洁,格调清雅。无论是疏梅、牡丹、寒雀、白荷还是山水,看似随意的几笔,但都有一种清新脱俗之气,耐品耐看,立意深远。在刘贞麟的书画世界里,我有一种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回归的惊喜。
  
  童心引领,步入艺术殿堂
  与刘贞麟隔茶海而坐,端详对面这个年轻的画家,身着中式服装,慈眉善目,眼睛明亮地闪烁着纯正的光芒。我没有刻意地用问答的方式采访,就这样,看似随意地闲聊。但每提起一个话题,彼此都有那么贴心的语言碰撞。随着聊天的渐渐深入,我也渐渐地走进了刘贞麟的精神世界。
  出生于山东省巨野县农村的刘贞麟对书画的痴迷也许是受喜欢写写画画的父亲影响,也许就是与生俱来的。他第一次看到邻乡一位农民画家画的国画,就被深深迷住了。他竟然像看到了没见面的老师,反复地品味这幅画,亲切感油然而生。从此,有机会他就寻找这位农民画家的画,反复临摹。有一次姑姑送给了小贞麟一盒绘画颜料,他如获至宝,家里的门、家具、所有的墙上都成了他的画板。至今,老家的门和墙上仍然保留着刘贞麟儿时的作品。
  后来上学了,从小学到初中,学校都没有老师教绘画,痴迷绘画的刘贞麟就自己练。学校的黑板报也成了他创作的基地。因为一直在农村生活,没有条件学习专业的书画知识,但知道了大中专院校有美术专业。18岁那年,刘贞麟在没有经过任何系统培训的情况下,一下子就考进了菏泽师范学校的美术专业。这个时候,他才真正开始接触正规训练,他也非常珍惜学习书画的机会,从此走上了绘画的道路。
  师范学校毕业后,刘贞麟被分配到中学当了几年美术老师。他喜欢老师这个职业,但更渴望继续学习深造绘画艺术。再三考虑后,他决定辞职去天津美院进修。
  天津进修成为刘贞麟人生的转折点,在天津,他找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老师——擅长写意花鸟画、具有深厚国学底蕴的天津美院教授霍春阳。
  从刘贞麟天津拜师的经历,也可以说明他对学习书画艺术的执着。刘贞麟在偶然的机会认识了霍老师,便来到天津美院向霍老师求教。但老师非常忙,有时候可以指点一下他的作品,有时候就忙得顾不上。老师没时间,刘贞麟就坐在门口等,常常是等一个礼拜也得不到老师的指点。时间长了,霍老师终于被刘贞麟感动,收了他为入室弟子。
  
  师心引领,传承文化灯火
  在当代花鸟画领域,天津美院国画系主任霍春阳以其简淡冲和虚静空灵的画风赢得赞誉,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写意花鸟大家之一。刘贞麟在跟随导师学习过程中,深得老师绘画背后深层的文化精髓。
  刘贞麟说,霍老师对我影响很大,是我的授业恩师,首先他的人格魅力值得敬仰,他为人很坦诚,又很博学,在绘画与教学实践上有非常高的造诣。我从恩师身上感受到的,就是顺着他的学术理念,钟情唐宋元明清以来的传统绘画,追求更深层次的文化境界,更使我今后绘画的整个规划有了很清晰的引导。
  刘贞麟在多年的书画创作实践中,深深的认识到中国传统绘画的根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教合流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的有无量含蕴的精神本体。他开始似一个宗教徒般的虔诚去学习去研究去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精神的提升和灵魂的净化。他说,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是祖先留给我们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古圣先贤面前,我们只有老老实实的去学习,去继承。刘贞麟说。对画的感悟往往也是人生的感悟,画面里的追求有多少呢,无非笔墨,章法,造型,色彩。这些技术性总归是好解决的。画外的东西才是最难的,气韵、神采、诗意、境界。对我而言,对人生的体验每上一重,画面就会马上有显现。
  刘贞麟说自己最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是模糊的,也并没有感觉到它有多么的美好。对它的深入理解还是2000年以后,从浅入深,如同来到了一个风光旖旎的世界,有那么多的高人贤士,那么多的巨峰大川。乐而忘返。
  在担任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传统花鸟班教学主持、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霍春阳传统绘画研究室助教后,他更注重向学生灌输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他让学生从学习传统文化的经典开始。学习《论语》《大学》《孟子》《庄子》,每天上课前要让学生背诵《弟子规》……刚开始,许多学生很排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从中尝到了甜头,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大家滋养、净化了心灵,许多学生改变了心态,从急躁变得平和,甚至改变了学生们的价值取向。有很多同学的人生道路有了很大转变,部分学员参展和获奖。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的教学模式在全国也有了一定的影响。
  刘贞麟说人修炼好了,其它自然就好了,以人为本,温和敦厚,然后才是才艺,放下一切光环,才能够看到内心的修为。自己愿意把老师当成此生唯一的事业,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作画如做人,加强个人修养更重要。这就是平时自己的为人处世,要在主流的价值观和审美观里面去提炼,去认识。格调不是技术层面的东西,与笔墨造型没有关系,它是内涵、是心境,人正则笔正,这些都是对一个传统画家的素质要求。当有一定修养后,人静下来就产生了这种氛围格调,它也自然会静。人的追求高,格调自然就高。
  
  诗心引领,静看花开花落
  展开一张故纸,徐徐没有落笔,怀古的情绪慢慢地从心底弥漫至整个书房,想象古人是怎么样的心境,怎么样平静的与花对望,恍然就想起小区庭院里的紫薇,花开的绚烂,叶子也油绿可人,这就是活色生香了吧!缓缓地调色、撞色……画完了,好看。
  这是刘贞麟在完成一幅作品后写下的随笔。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拥有着一颗玲珑剔透的诗心。
  诗意的表达是刘贞麟一直追求并遵循的一条重要的艺术原则。他在作品中善于营造诗的意境,又不事渲染,追求在笔墨的畅达中达到一种诗的意蕴。同时,作品的表象又是平淡的,学问深时意气平,如同一潭清澈却是深邃的水。
  刘贞麟追求画的意境,用简约的形象表达出深沉、博大的意境。在绘画中用墨传达自己的情性,线条中轻重缓急的变化,则呈现了画家的思想、情感乃至学识修养。加上他在继承传统和文化上的积淀,画中便有了超凡脱俗的诗的意境。
  艺术是净化人心灵的东西,画家除了要在技法上不断提高外,还要注重自身艺术品格的修养,潜心充实自己的思想,不被外物所左右,使自己的心能够静下来,这样才能画出更高的境界。
  读刘老师的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每一幅都是一首意境深远的诗,你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越读越有味道。方寸之间,可以让你走进远离世俗、清心洗目的圣地,乐而忘返。
  从刘贞麟的画中落款上可以看出他有着较深厚的书法功力,而他随手写下的诗词作为画的落款,对作品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他认同书画同源这个观点。刘贞麟说自己喜欢较厚重和古朴风格的书法,当初自己临帖的时候写篆隶,后来又写魏晋钟繇。
  据霍春阳传统艺术研究会会长张瀚文老师介绍,刘老师多才多艺,做什么都能做得最好,也许艺术是相通的吧。但为了书画艺术,他放弃了许多爱好和职业。现在的刘老师是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其实当年的他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武林高手呢。如今的他除了对学生传道授业,就是绘画,画累了,就看看书,陪陪妻儿,观赏一些古玩家具等。他说,这些对滋养书画大有裨益,它们都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至于办画展、获奖这些事,刘老师说,不刻意去做,随缘吧。
  刘老师说,对于书画的品鉴,往往是一种痛苦的折磨,好像已经遍尝天下美食的食客,嘴巴已经奇刁无比。对此,笔者深以为是。这些年在传媒业工作,我接触各种书画作品的机会格外多一些。虽然不懂鉴赏,但对于一般的书画作品,确有审美疲劳的感觉。今天面对刘贞麟的作品,我的内心深入似乎被一只柔软的手轻轻地触动,魂魄飞出体外,在花鸟、山水的意境中留连,让我有了想写诗的冲动。此时,唯有诗的语言可以描述,诗意才配得上这些书画的意境啊。
  这才是真正的好作品!(文/琴语)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刘贞麟:花鸟画世界的默默耕耘者
下一篇:画家刘贞麟的第6根手指